第四版:副刊总第136期 >2023-04-28编印

宝农的记忆
刊发日期:2023-04-28 阅读次数: 作者:原宝鸡农校毕业生 胡博世  语音阅读:

我有三本毕业证。一本是宝鸡农校,中专。一本是咸阳党校,大专。一本是西农大人文学院,研究生。但我珍惜的还是宝农这本初中专毕业证。像我的“宝贝”一样随我走过了近四十年工作过地方。它给了我一种坚毅拼博的力量和激情。

我是八0 年考入宝鸡农校的,农学专业,学制三年,八三年毕业,在校称八三农。哪时,初中考中专是优先的,录取比例极低。农村娃考上中专是一次人生的跨越。

我爱宝鸡农校,也爱陇县。那时宝鸡农校在宝鸡陇县县城里。我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去陇县宝鸡农校上学,从家里到宝鸡是我二叔父送我的,在宝鸡搭乘去陇县汽车时撞见了朱亚峰和他叔父,我便随亚峰一起到了宝鸡农校。记得坐了九个多小时的汽车。翻越千阳岭时,窗外群山层叠,沟壑纵横,大片的林木绿茵似海,汽车在蜿蜒狭窄的公路上吃力爬行,一走三停,好不容易下午三四点才到陇县。人生有时是一种缘分,亚峰从此同我亲密一生,学校时好友,工作后他在宝鸡我也去了宝鸡,他调西安我也调西安。宝鸡农校是我们这一班人的人生启点,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初恋的情人似的,让我们蒙发了对美好生活幻想和甜蜜的梦!

宝鸡农校校园呈长方形,三排平房南北排列,前后两个大天井一样的院子,中间是各类球场,占地百余亩。学校设农林畜三大专业,校园简陋而整洁,学习风气浓厚。那时正处改革开放初期,人们的精神状态个个意气奋发,国家各项改革顺民情适民意,邓小平提出的: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,极大激发了人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动力。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你追我赶的社会风尚。校园的歌声也是抑扬顿挫嘹亮园润:二十年后再相会,北国之春,泉水叮咚响……。令人精神鼓舞,激情膨湃,浮想联翩。老师同学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拼博奋进的喜悦。恰时,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电视转播,全校只有一台电视机架在球场上,全校师生围聚一起观看,如身临其境,一球一欢呼,获冠后,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!拼博从此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。

我们八三农是初中生,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,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有的是退休返聘的。老师虽对我们班同学特别关爱和慈祥,但对我的课确是极认真严格的。我们第一学期开设八门基础课和一门植物学。语文课是老夫子王宇九老师讲的,好象第一学期尽讲了宋词,可能他正在编辑一本宋词注释之类书吧,特别是讲辛弃疾、苏轼、欧阳修的词时大有入其境界,精彩异常,声情并茂。如辛弃疾的水龙吟: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,江南游子,把吴钩看了,栏干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。让人旷达悲愤,览境望远,开心胸,树豪气。我们这些农家娃本来只是求田问舍,怕应羞见,忧愁风雪而己,仅一首词点拔让我们徒增一种远大心志和激情。王老师讲课以文寓理寓意深远。自今我还保存着他讲过课的笔录。植物学是白老师讲的,六十开外的慈祥博学女老师,第一节课讲的细胞,细胞构成和动植物细胞区别。她自己用气球、碗做的模板和黑板上划的图形,让同学们一目了然,引发了我们对植物学的兴趣!后面土肥,栽培,遗传等专业课老师的授课一个比一个认真。遗传学是一门深奥的玄学,也是我们最想学的一门功课。农学让人敬佩的是育种。遗传是最基础的学问。这门课先后由三位老师主讲。薛永恒老师讲的通俗易懂。对染色体和基因突变讲的具体而常有逻辑。这些专业课为我们一生的工作提供了动能和认知的升华。追求和敬业是人生最美好的品质大约我也是从此时才懂得的。

我们八三农班有三十七名同学,绝大多数来自农村,为着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,真是天设地造。不到一学期,我们更成了亲密的一家人,同学们当时的家境几乎一致,共同的话题和思想在同一个起跑线上,学校助学金几乎都是每月十五元,学校实行统一标准饭菜定量供应,总之学校实行统招统分大一统的管理模式。大多男同学几乎天天处于半饱状态,为我们学农的珍惜粮食和教育子女留下充实的记忆和素材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快乐和求知的欲望,反而增添我们发奋图强的力量和相互理解的桥梁。我们当时是激情荡漾,幻象浮动,朝气勃勃的一代。

校园的生活至今回忆起都令我感动,当时学校各类集体活动多,劳动更多。团结和协作总显示我们班同学像一家人似的。每次植树,打扫公共卫生总是一齐动手,热火朝天。有巧道的放线,有力气的挖坑,埋的扶的,大家总是相互协作。学校操场干燥,我们班同学多次集体揣水洒地。我们班集体活动总是团结一致。每年学校运动会,球赛,我们班虽人少,但总会拼到底。我们班人才济济,各有千秋,吹拉弹唱,字画歌舞从不缺人。在一起总是欢歌笑语不断。有的人说我们班同学年轻,比较单纯,是的,有一些。同学间友谊最使让人记忆深刻。我们宿舍八个人,一到冬天就得给热水袋灌开水,常常一个人揣一盆去水房灌,魏峰,满林,占利经常去给大家灌好放到被子里,我爱打球,宿舍的活干的最少,常记起同学的好来感动不止。天天晚上交流学习体会到半夜。田鹏常用脚拉灯线一句“睡”,马上我们就进入梦乡。我们在校的各种活动现在回忆起来是最幸福快乐的,许多个人故事记忆已记 不清了,感人的许多。团结是力量,我们那时体会是最深刻了。团结买饭,团结起来买车票,一块去游龙门洞,农场劳动。宝鸡农校让我们从此懂得了相互理解,合作和团结就是力量。

一晃四十年过去了,宝鸡农校经过两次搬迁,现在己并入宝鸡职院多几年了。然而,宝农的校风中体现的拼博,追求,敬业,团结的精神一直烙印在我四十年工作的每一步。我亦然在历次档案学历一栏中填写的是第一直读文凭:宝鸡农校,中专。